我们就来回答网友的这个问题现货配资门户。
首先,是要把血压降到理想的目标水平。
既然是引起的“心脏肥大”,心室肥厚,心房扩大,心室扩大,那首先就是要降血压啦!
把血压降到理想的水平,就遏制了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。没有了继续损害,已有的损害也有可能恢复,左心室肥厚就可以逆转。所以,对于高血压患者,降血压是第一位的,“降压才是硬道理”。
降压治疗,理想的血压水平是多少?
130/80 mmHg以下。对于80岁或以上的老年人,可以放宽些。但是从临床看,很多高龄老人也是可以耐受这个标准的,当然,要循序渐进,个体化考量。
降压药如何选?
从降血压的角度说,所有的降压药都可以选用,因为首先是要“降压达标”。
2024年新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,把降压药归为11类,其中前六大类是临床最常用的。我们可以根据降压的需要和具体的条件选择降压药,单药或多药联合,把过高的血压降下来。
但是,针对高血压有了心室肥厚、心脏扩大的改变,在降压治疗的前提下,有选择的条件下,选用对抑制心肌肥厚更有针对性的降压药,治疗更能获益。
我们知道,在高血压发生心肌肥厚、心脏扩大的改变中,身体里的“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”系统参与很多,最主要的,就是那个血管紧张素Ⅱ作用到它的受体上起了作用()。那我们就可以用药把这个途径阻断,无论是抑制血管紧张素的产生、或者阻断它的受体,都可以阻断它对心肌的不良作用。
临床常用的六大类降压药中有三大类药物有这样的作用。
,英文缩写“ACEI”,俗称“普利”类。
这类药物药名的后两个字都是“普利”。比如卡托普利,依那普利,贝那普利,雷米普利,赖诺普利,等等。作用呢,很明确,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。因为这个转换酶的作用,就是把血管紧张素Ⅱ从没活性的状态转化为有活性的。有活性了,就起作用了,血压升高、还刺激心肌肥厚。药物把转换酶抑制了,后面那些情况就被阻断了。
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,英文缩写“ARB”,俗称“沙坦”类。
这类药的名字后两个字都是“沙坦”,像缬沙坦、氯沙坦,厄贝沙坦、替米沙坦、奥美沙坦、坎地沙坦、阿利沙坦等。这类药是从接收方阻断的,阻断接受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。受体阻断了,血管紧张素再多也不起作用了,同样降低血压,阻止心肌肥厚。
“沙坦”这类药,虽说总体上都有类似的作用,但是其中有些药是做过相关临床研究的。比如缬沙坦治疗心衰、氯沙坦逆转左心室肥厚、替米沙坦用于冠心病、放了支架的患者等,还有坎地沙坦用于心衰,都更进一步证实了临床疗效。
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,英文缩写“ARNI”。
这类药物是把“沙坦”和作用到利钠肽系统的沙库巴曲做成一体的药物,现在有沙库巴曲缬沙坦、沙库巴曲阿利沙坦等。我们身体里有个利钠肽系统,产生的利钠肽可以扩张血管降压、也抑制心肌肥厚、纤维化。可是有矛就有盾,身体里有脑啡肽酶会去分解利钠肽,那沙库巴曲呢,可以抑制脑啡肽酶,也算是一物降一物吧!这样,沙坦抑制了血管紧张素受体,沙库巴曲又保护了利钠肽的作用,两两联合,把血压降下来了,还把心肌肥厚、纤维化也抑制住了。
注意了,这三类药的英文缩写字头都是“A”,说明它们总体属于一大类的,所以,降压药选择时,“A”类的互相不合用。尤其是沙库巴曲+沙坦类的,禁忌和“普利”类药合用,因为有可能增加严重不良反应,就是更换药物,也要间隔36小时()。
这三大类药都可以分别和“地平”类降压药、“噻嗪”类利尿降压药以及β阻滞剂合用的,不过更推荐与前两类的组合。
“普利”类药物发生比较多的一个不良反应是干咳,刺激性干咳。
服药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(原创,版权所有,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!)
晶顶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